
母亲怎么样应付孩子的“大脾气”?
面对孩子突如其来的脾气,很多母亲或许会感到惊惶失措。然而,在婴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掌握怎么样妥善地处置孩子的脾气,不只可以帮助孩子打造好的性格特点,还能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进步。下面,让大家一块探讨几种好办法。
对小儿反抗期的孩子要有耐心,不要强迫
海外的研究表明,有反抗精神的孩子长大后总是能成为办事果断、有个性和意志坚强的人。因此,对待处在反抗期的小儿,爸爸妈妈应该维持足够的耐心,不要随便地施加重压或强迫孩子根据我们的意愿行事。相反,应该采取一种因势利导的方法,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选择,支持和帮助他们达成我们的目的。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可以当令地采取转移注意力的办法,帮助孩子摆脱目前的情绪困扰。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孩子的所有需要都要顺从。当孩子提出不适当的需要时,父母也应该勇敢地说“不”,并明确告诉孩子什么行为是可以同意的,什么是不能同意的。如此能够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规范意识。
坚持原则冷处置,孩子情绪稳定后再教育
当孩子发脾气时,有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冷静处置。父母可以暂时不予理会,给孩子一点时间来平复我们的情绪。一旦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再找适合的机会与之交流,讲解为何他的某些行为是不可取的。父母需要展示出坚定的原则性,让孩子了解,即使是在发脾气的状况下,也不可以改变既定的规则。
通过如此的方法,可以帮助孩子渐渐理解,发脾气并不可以解决问题,反而可能让状况变得更糟。
案例示范1:假设孩子由于丢失了一个心爱的玩具或是不愿离开祖爸爸妈妈家而大哭大闹。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可以尝试暂时忽视孩子的哭闹,防止立即屈服于孩子的愿望。不然,孩子或许会误解为,只须哭闹就能达到目的。这种认知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进步。
案例示范2:周末在爷爷奶奶家或拜访其他小朋友家后,孩子总是不想离开,甚至会因此而闹腾一番。在这样的情况下,爸爸妈妈可以提前告知孩子马上离开的消息,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去适应这一变化。比如,在筹备回家前的一段时间里,提醒孩子:“孩子,大家非常快就要回家了,记得和你的玩偶说再见哦。
”或者:“孩子,过一会儿大家就得回家了,但别担忧,下周大家还可以再来奶奶家玩。”
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同时,当孩子提出不适当的需要时,父母可以耐心地讲解为何难以满足这类需要,或者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让孩子暂时忘记这类需要。这种办法不只能帮助孩子掌握自我调节,还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需要检讨:你是不是火上浇油
面对孩子发脾气的状况,有的父母或许会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或者过分过分娇纵孩子。这两种极端的做法都可能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给予孩子朋友式的帮忙、关心和安慰。父母可以用幽默的语言来缓解孩子的不愉快情绪,帮助孩子忘记不快乐的事情,从而引导孩子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日常的挑战。
面对孩子的“大脾气”,父母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通过正确的办法引导和支持孩子,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还能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